复制粘贴的尽头,是文旅火葬场。
诸位掌门可知?当“大唐不夜城NPC”变成全国景区标配,“围炉煮茶”沦为烧烤摊赠品时,文旅项目的宿命就成了网红火葬场。
你花百万造的粉色沙滩,最后可能连村民晒辣椒都不愿光顾——毕竟辣椒还能拌面,你的沙滩只能拌眼泪。
流量春药治不好文化贫血。
当文旅圈开始比拼竹筒奶茶的高度、网红墙的粉度、祈福木牌的密度,本质上和菜场大妈比赛雕萝卜花没区别。
流量打激素能续命三秒,但治不好文化贫血症——君不见某古镇开业时人山人海,如今连鬼屋NPC都嫌冷清辞职?
解法一:长期主义内功
三年磨一剑的笨功夫,才是真捷径。
武当派张三丰闭关九年创太极,文旅人总想三个月速成“东方迪士尼”。
学学景德镇陶溪川:用二十年把泥巴捏成国际符号;看看平遥古城:让镖局后人讲真故事,比100个穿戏服的群演更戳心。
记住:文化IP是慢炖的老火汤,预制菜永远卖不出私房菜的价。
解法二:流量驾驭术
让流量为文化打工,别反过来当奴才。
日月神教任我行都知道吸星大法要控不要跪!爆款该是文化宴席的开胃菜,而非主菜。
参考“只有河南”:用328米夯土墙接住流量,用21个剧场喂饱灵魂。下次拍短视频,与其让网红扭腰跳神曲,不如拍90岁银匠一锤打哭00后。
解法三:用户共创术
把游客变成合伙人,文旅才有活水来。
逍遥派虚竹靠群众打赢珍珑棋局,文旅人却总把游客当韭菜割。
阿那亚让业主拍片胜过千万广告费,景德镇让游客玩泥巴玩出全球展览。
记住:给游客留30%既定剧本,剩下70%让他们自己写,稻田音乐会让人嚎两嗓子,老宅墙留块地让人涂鸦,流量自来。
终极心法:
文旅的尽头不是滤镜,是人间烟火。
当你在纠结要不要跟风造“云顶天宫”时,摸摸良心问:十年后除了褪色的打卡墙,这里还能留下什么?是某音同款神曲?还是让小孩问“妈妈这就是书里写的乡愁”?
记住:数据会撒谎,文化不说谎。
能让人深夜驱车300公里来吃一碗的面馆,从来不用搞“第二碗半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