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旅项目想赚钱?
先学会让游客心甘情愿“二次掏腰包”的魔法!

深圳乡建产业发展院

欢迎合作共赢!微信杨老师:Mr2_CHN

小红书/微博/视频号:文旅老法师


“门票经济”已过时,

你的景区还在靠天吃饭?

聊点扎心的:

当游客的钱包在景区里寂寞如雪,你却还在指望靠门票养活全村?

数据显示,成熟文旅项目的二次消费占比能飙到60%以上,而国内多数景区还在30%的门槛上打转。

迪士尼笑而不语:我们门票收入只占三成,剩下全靠你们抢着买玲娜贝儿!

二次消费不是“割韭菜”,

而是“种草莓”。

种得好,游客排队送钱还夸你甜!

别一听“二次消费”就想到景区烤肠卖10元的天坑操作。

真正的二次消费,得让游客边掏钱边发朋友圈炫耀:“这钱花得值!”

乡村文旅实战案例:
  • 某古村把土特产玩出花:辣椒酱叫“辣得过瘾CP”,竹编包叫“祖传买菜神器”,游客边笑边扫码。
  • 农场让游客DIY草莓酱,结果家长抢着付钱:“孩子终于知道草莓不是长在蛋糕上了!”
记住公式:

二次消费 = 体验感 × 社交价值 ÷ 价格敏感度

PS.翻译成人话:让花钱变成有面子的快乐体验!

三大心法教你玩转“沉浸式掏钱”。

  • 茶山不止卖茶叶,更要卖“乾隆下江南同款采茶体验”,最后游客抱着398元的茶饼说:“这可是朕亲手摘的!”
  • 民宿别只提供住宿,设计“乡村米其林早餐盲盒”,让网红哭着求你别撤掉打卡点

记住:
游客要的不是商品,是能发九宫格的人生剧本!

  • 亲子农场下午5点放出“神秘动物喂养权”,让家长为哄娃开心秒变氪金玩家。
  • 古镇夜晚开放“打更人职业体验”,996的都市人哭着付钱:“这可比心理咨询便宜!”

数据真相:
情绪到位时,游客消费决策时间缩短70%,客单价提升45%(来源:某主题乐园秘密调研)。

  • 设计“乡村盲盒明信片”,集齐7张召唤土鸡蛋礼盒,年轻人玩得比支付宝集五福还上头
  • 推出“方言认证考试”,考过的奖励竹编勋章,大叔们愣是为个5块钱的证狂发抖音

暴论预警:
不会制造社交货币的文旅项目,等于往河里撒钱还不带手机直播!

记住这个“二次消费”防坑指南

  1. 拒绝“景区刺客”:烤肠可以贵,但得贵出仪式感(比如穿汉服的小哥用长筷子给你现烤)。
  2. 痛点变甜点:排队时卖“解闷神器”(定制版乡村知识问答卡)。
  3. 要薅羊毛,先养肥羊:用免费体验引客,用独家记忆留客(比如免费教编草帽,但想带走?请支持手艺人~)。

结语:

让游客的钱包和心灵一起满载而归

文旅圈的兄弟姐妹们,记住这个新时代的赚钱密码:

游客愿意为快乐付费,为记忆买单,为面子投资

下次再有游客边掏钱边笑着说“亏大了”,恭喜你,这波二次消费的羊毛,薅出境界了!